佛山陶瓷网
首 页 最新 知识 图文 供应 合作 瓷砖 供求 批发 采购 招商 综合

【工业园区】三水跨越千亿gdp大关 开启城市三水新征程

gongyeyuanqu】2018-11-27发表: 三水跨越千亿gdp大关 开启城市三水新征程
佛山日报记者宾水林、陈梦、卢钰仪通讯员三宣、王智春报道: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一座城亦如此。改革开放40年,就是三水不断实现梦想的40年: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开启工业立区发展之路,工业三

    三水跨越千亿gdp大关 开启城市三水新征程

佛山日报记者宾水林、陈梦、卢钰仪通讯员三宣、王智春报道: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一座城亦如此。

改革开放40年,就是三水不断实现梦想的40年: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开启工业立区发展之路,工业三水实现gdp跨越千亿大关。城市中心从“筷子街”出发,城市不断“生长”,承载着三水人城市梦的三水新城、北江新区,让城市格局豁然开朗。“一门办理、全城通办”等行政审批改革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办事不再难,不断推向深入的一系列改革,改变着三水的政务环境以及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从工业到城市领域,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三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气神,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跑出发展加速度,推动工业经济和城市发展。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城市三水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

拍摄三水西南街道,最大的感受就是西南涌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的西南涌就像一条干枯的臭水沟,而如今治理好的西南涌,在两岸公园中间,蓝天绿水,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佛山日报航拍团刘世辉摄

从工业立区到千亿跨越

光荣,一直伴随着三水。

40年前的三水,水稻遍野,曾是广东省有名的粮食产区,人均上交给国家的商品粮一度达全省第一。

工业化初期,三水更是光环耀眼。1984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瓶“健力宝”风靡全国,谓之“魔水”。在最为鼎盛的时代,健力宝给三水贡献了超过一半的税收。

独木难成林,百花才是春。在“稳定粮食,发展工业”的口号下,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三水农民“洗脚上田”,办起作坊式加工厂,搭上珠三角早期工业化末班车,再加上蓬勃而起的“水泥沿江发展”,为三水工业化的起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彼时,一副对联广为流传,上联便是“三水流三水,盛产水稻水泥与魔水”。“仅从三水酒厂就走出了健力宝、强力啤酒两家饮料名企。”三水本土文史专家植伟森回忆,创业者筚路蓝缕,三水迎来了本土企业的“爆发期”。

21世纪初,人们在思考:三水的光荣之路在何方?工业立区成为坚定的答案。2003年,大佛山整合,形成市辖五区格局。背靠大佛山产业、资本、人才等,三水明确提出“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园区兴业”,在体制机制、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全面布局,原有17个小规模、分散化的工业园区被整合为五大工业园区。短短几年间,电子、陶瓷、铝型材、化工、汽车制造等诸多领域的企业纷至沓来,珠三角崛起“工业三水”。

“工业入园”推动产业勃兴,招商引资带动产业优化,三水以镇街为主体兴办起的工业园区搭上了工业化的快车。从乡镇工业园蜕变为国家高新区的三水工业园,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与如今厂房鳞次栉比的景象不同,2003年,园区“一穷二白”,靠“土地招商”起家,承接周边地区产业转移。历经15年的发展,园区转变为向全球“挑商选资”,产业结构大大优化,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初创时的44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216.61亿元。

产业载体基础越筑越牢,三水经济总量越做越大。2015年,近八成的工业占比推动三水gdp 首破千亿,食品饮料、建材陶瓷、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集聚度日益提高,而此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

奋进40年,三水从“粮仓”到“魔水”,走过了“农业三水”、经历了“工业三水”,开启“城市三水”新征程,决心从“以工业化推动发展”向“以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转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寻找新的历史方位。头顶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4位、工业百强区第11位光环的三水,正在全力寻求发展新动能,构建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和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岭南水韵胜地的城市筑梦

城市承载着千百万人的理想,人们也期盼着心目中的理想之城。

三水人民心目中的理想之城长什么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画像:上世纪80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便是理想之城。上世纪90年代,三水人民希望过河有桥。新千禧年后,三水人民期待逛街有大型商城。

人民的梦想政府努力帮忙实现。1988年4月18日,举行全县自动电话开通典礼,三水成为全省第三个城乡电话自动化县。1995年,油金大桥、三水大桥相继开通,天堑变通途。2005年,三水广场开业,三水人有了首个城市综合体。

时代在变,梦想也在变。时间来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三水城区发展遭遇瓶颈:城区被高速、国道、铁路割裂,马路经济再也没有往日的辉煌,道路拥堵、水浸街问题日益严重、公共文化等配套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人民期待这些问题能尽快解决。

扩容提质,向北、向西要空间成为城市发展新选择,三水新城、北江新区走到了台前。2011年,三水新城管委会成立,开启了三水新城建设。以水轴生态为特色的“山—湖—岛—城—江”的生态城市格局设计,将城市和生态融为一体,展现岭南水韵胜地魅力,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时间在演进,三水新城渐成规模:广佛肇城轨三水站坐落于此,快速通达广州、肇庆。南丰大道、南湖路、桃园路、河西路交织,构建新城交通网。万达广场开业,区文化中心即将完工。高规格建设的云东海学校投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华中师范大学佛山附属学校落户三水新城。“家门口就是文化中心,散步有公园,逛街有广场,出门搭城轨,读书、就医还不用愁。”家住保利中央花园的焦英对自己在三水新城的生活很满意。

三水新城崛起的同时,城市的西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片土地是一片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旧工业区,不少厂房已无人开工或减产经营。2012年的数据显示,北江新区内的49家企业仅创造了5000多万元税收,低单位土地产值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价值不相匹配。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对这2700亩土地进行连片“三旧”改造。如今北江新区已成为三水人安居乐业之所,楼盘林立,新动力广场、北江小学投用,西南文化中心即将建成。

奋进城市新征程,三水人有更大的梦想——打造城市强中心。推动西南建成区、三水新城、北江新区交通互联、片区错位、功能互补,进一步做强城市中心。将三水新城打造成城市新标杆,推进北江新区“西拓东进”,打造城产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水人民期待更多城市梦想照进现实。

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为市民解答疑问。三水不断改革创新,三水行政服务效能从“跟跑”到“领跑”转变。 /佛山日报记者 陈浩森摄

城市三水的“领跑”之道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和城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需要一流的营商环境。

今年,碧桂园双子星城项目中7号楼的报建,从提交纸质资料、正式进入审批到出具证件,仅耗时5天,报建企业不再“反复交资料、频繁来跑腿、长时间等待”,三水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这一“三水速度”的背后,是三水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推进一系列深层次、根本性行政改革而得来,让办事不再难终于得以实现。

“事项少、效率高”一直是三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早在2004年,三水对全区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调整、取消等,同时出台了《关于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通知》,限定各职能部门审批时间。

三水通过理清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再造审批流程等改革措施,为政府“瘦身”,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

“从过去关起门来改革,转变为以群众需求与体验为出发点,从群众的角度寻找改革的方向。”已从事审改工作13年的叶林说,三水经过了四五轮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在减少,时间在压缩,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感在提升,改革也在纵深推进。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5年,三水在全国率先尝试“全城通办”政务服务改革,启动了“一门办理、全城通办”政务服务模式,打破区域限制,建立“一城化”的行政服务体系。“一个窗口走完所有流程,而且不用大塘、西南来回跑,节约了时间。”市民陈汉森就近在西南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房产证。

“一门办理、全城通办”加速了三水政务服务改革的步伐。三水开始主动向改革深水区探路,以“首创+试点”提供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政务服务。

2016年12月,三水把深化工程领域并联审批改革列为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的首要任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仅半年时间,三水成为全市试点,牵涉近20个政府职能部门、190多个事项的工程报建,通过“一次告知、一窗入件、一窗出件”,实现了从向窗口递交报建材料到拿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间缩短至60个工作日,最快只需29个工作日。如今,工程建设领域并联审批再提速60%。

改革不停顿,创新不止步。去年6月,三水启动新一轮“放管服”改革,提出在政务效能方面实现从“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

近两年里,三水以“领跑者”姿态与决心,自我加压,创新改革举措,掀起一场又一场先行先试的自我革命,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实现“三级跳”,在全省率先试点不动产登记60分钟审批。在全市建立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中介超市”,打破行政审批“中梗阻”,压缩企业和群众的时间。与广州花都、白云区启动跨城通办,188项常办事项实现通办。在全区分设6个行政服务分中心,构建“五公里政务服务圈”,实现“家门办理、全城通办”……

先人一步,闯出新路。改革开放40年,凭着一股子“敢闯”“敢试”劲,越来越多行政审批改革经验从三水走向全市乃至全省,吸引了越来越多客商、优质项目落地三水。

三水改革开放40年纪事

1979年,香港中南公司与三水县企业签订第一份来料加工合同。

1980年,三水县粮食局被粮食部授予全国粮食先进单位。

1982年初,全线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563个生产队实行水稻包产到户。

1984年7月,国内首创的含碱电解质运动饮料——健力宝在三水问世。

1985年,三水第一所由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建的中学——华侨中学建成剪彩。

1986年,为了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完成三水西南口岸码头第一期工程的建设任务,开通了直通香港的货运班轮,同时,经省委批准,成立了食品、纺织、土产三个出口支公司,开展自营出口业务。

1988年4月18日,举行全县自动电话开通典礼,三水成为全省第三个城乡电话自动化县。

1990年,三水财政收入首次超过亿元,成为全省8个超亿元县之一。

1991年,全国首条地方自筹资金兴建的三茂铁路通车仪式在三水举行。

1992年4月1日~7日,三水县参加了香港举行的广东对外贸易洽谈会,共签约65份,综合投资超5亿美元,其中外商出资1.5亿美元。

1992年8月7日,三水入选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

1994年,南丰大道通车,长11.8公里,是三水第一条自筹资金建成的一级公路。

1995年,油金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北江大塘段渡河靠船的历史。

1995年10月16日,三水大桥通车,同时恒益发电厂1号机组试机,纪元塔、博物馆落成。

2000年,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三水校区正式动工建设。

2002年12月19日,三水撤市设区。

2003年,三水决定设立三大工业园区,即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大塘工业区和江南工业区。

2004年5月12日,大塘成为佛山首个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2005年,三水广场开业,三水商业大变局。

2007年,啤酒之王“百威啤酒”落户三水,自2007年成为第一个落户水都基地的饮料企业以来,百威英博(佛山)啤酒有限公司连续5次增资扩产,2017年销售收入超过27亿元。

2007年9月25日,三水首批小立窑水泥厂爆破拆除仪式在大塘举行,北江边的添力、添庆、建国三家立窑水泥厂被实施爆破拆除。

2008年1月21日,胡小燕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首批外来工全国人大代表。

2008年,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三水区“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三水成为广东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也是全国唯一的富裕型长寿之乡,从同年10月开始,三水为全区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300元不等的高龄津贴。

2009年7月,三水区举行“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暨首批贷款签约仪式。

2010年7月,盛路通信在深市a股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天线第一股,也是三水第一家上市企业。

2010年10月,白坭镇百岁老人邝永绍入选2010年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佛山站火炬手,成为广州亚运会年龄最大的火炬手。

2011年,三水新城启动建设。

2012年,“整体洽谈、整体拆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模式,启动北江新区建设。

2014年9月,“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推行。

2015年9月,三水区“一门办理、全城通办”上线试运行。

2015年,三水gdp首破千亿。

2016年9月,三水教育综合改革启动。

2016年3月30日,广佛肇城轨三水北站开通,三水进入“高铁+城轨”时代。

2016年11月,三水芦苞全省首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2016年11月,一环西拓北环段建设开工,为三水历史上最大的交通工程。

2017年6月,三水区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

2018年3月5日,城市三水发展大会召开,三水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

2018年,三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4位、工业百强区第11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瓷砖相关 上虞工业园区 十里铺工业园 建材工业园 ,本资讯的关键词:行政审批改革开放工业园区40年新征程gdp城市三水开启跨越千亿

(【gongyeyuanqu】更新:2018/11/27 6:53:58)
据悉,总投资17亿元的永磁电机项目落户包头市九原,该项目位于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占地面积500亩,由中晶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其中,项目一期计划投资6.5亿元,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 >>
托克逊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项目由托克逊县鸿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承建,项目位于托克逊工业园区汇川东路,项目总投资2.34亿元,于2016年3开始建设,今年10月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 >>
  佛山陶瓷网-佛山地区陶瓷大市场
资讯中心,相关泛建陶家居资讯,企业新闻、企业相关发展以及产品销售。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这里提供相关关于公司厂家新闻、资讯和联系,工厂商家价格信息,发布商业供求招商商业资讯。佛山陶瓷网陶瓷行业第一综合商务资讯服务网站。手机移动版佛山陶瓷[佛山陶瓷网]